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纵横 > 详细内容
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1/6/24  阅读次数:1145  字体大小: 【】 【】【

我国改革开放32年来,邓小平的最大贡献就是放弃计划经济全面转成市场经济,这个体制性的转轨带来了改革开放32年来的巨大变化。回顾转轨的过程,从党的文献上和历次改革的决定上,我们不难看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已将近20年的历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现在也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

笔者跟踪研究市场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此文将对自1984年以来党中央历次会议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做出的重大决策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讲述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七个重要阶段,暂称七步走战略。

一、 19841020日,我国召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开放后,最早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的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会上出台决定提出,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这是搞活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后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进行管理企业,政府也必须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不要重复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干预管理企业的老做法,以免造成新的体制不顺。

二、19921012日,党中央召开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架构。这是党的十四大在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政治职能转变等诸多方面做出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

19931114,党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既不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良性运行。

三、1997912日,党的十五大召开,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十五大提出,到下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目标向第三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要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使改革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四、200210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中国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 年基本建成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党和政府规划了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于20031011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

五、20071015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随后2008227日,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

六、“十二五”开局之年实施八大改革。

今年北京两会讨论通过了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确定“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实施八大改革,包括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社会体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发展体制等八大领域改革,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新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十二五”是深化改革的五年,是自主创新的五年,也是经济转型的五年,更是改善民生的五年!改革出动力,动力出发展。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源动力来自于八大改革的配套推进。

七、到20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刺阶段。

今后的9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刺阶段,也是向市场经济转轨、向改革开放的更高层次创新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到2020 年我国将实现四个硬指标,实施四大攻坚之战:

一是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国内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对外努力敦促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尽快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二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使我们中华民族告别温饱型转型升级为小康型,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的系列化的指标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到层次的跨越。

三是建成创新型国家,从江泽民总书记到胡锦涛总书记都一直强调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主要实现两大指标,第一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占GDP的比重,由过去的1.5%上升到2.65%,与世界接轨;第二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过去的39%提升到65%以上。

四是到2020 年我国全面完成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转型,使政府由过去的强权审批型变成公共服务型、万能管制型变成宏观调控型、强权的大政府变成廉洁高效的小政府,政府转型到位才能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

2020年我们要实现这四大目标,任重道远,要寄希望于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有新的突破。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能否开局顺利事关重大,要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十二五”开局抓好,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以便更好地实施“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为全国民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战略机遇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此需要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力克时艰,组织实施四大攻坚战略,如期实现四大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更高层次的跨越。

  陈永昌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copyright 2000-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